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014-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18431

当前,新课程的背景,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说到底,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教育智慧,扩大课程视野。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强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具体工作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弘扬教师精神,营造高效的课堂环境

打造“生本”课堂,实现高效教学”,必须引领教师精神,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紧绷,梭子在这里转动。课堂牵动着教师的心,极大地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总能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因此,实现教学的高效,必须注重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营造高效课堂的环境,让学生乐学、爱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先生,这样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学习立刻成为趣事,你也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怎样才能构建这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做为教师应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舆论引导,精神引领,铸造师魂

教师精神流失的时候,正是教育把该做的事情遗忘掉的时候。近年来在复杂的社会风气面前,一些教师变得市侩,心中缺少社会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业务水准低、热心于搞家教……归根到底是缺少“教师精神”。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教育,铸造教师精神。走向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增强责任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形象的核心,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付出爱了,教师才能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当学生认定你爱他时,“亲其师,信其道”,批评可能被学生理解成关心和帮助,表扬可能被认可为肯定和鼓励;相反当学生认为教师不爱他时,批评可能被学生理解成歧视和“挑刺”,表扬则会被认为是讨好和利用,其结果往往轻一点是教师的努力看不到效果,重一点是师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的情绪,教师教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课堂的高效。因此说,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者、见证者、评判者、促进者和受惠者。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富有爱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在学生眼里,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2、必须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能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3、要尊重学生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反而要加压,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只是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教学常规是教学的行为规范,教师“教学五认真”是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高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透”,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考核要“严”,辅导要“细”,教学要“活”,活动要“勤”,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从而将教学诸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强化生本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三讲三不讲”,所谓“三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不会且又高于课标要求的不讲;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求做好10分钟-25分钟-10分钟的合理安排,课堂的前10分钟用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查,或对预习任务进行检查等;中间25分钟用于师生互动释疑学生在对新知识阅读感悟和提出的疑问;最后10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五个落实”,所谓“五落实”即一落实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落实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三落实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内化知识;四落实学生的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五落实学生的概括归纳——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

三、不断阅读,提升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读学术著作。”“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使每一位教师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如果一个教师能不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主动积极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他就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他就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而他的教学也最有底气,他的课堂效率也就越高

当前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越来越少,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静心读书的心态与习惯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生存方式,缺乏一种事业追求,从内心深处难以产生阅读需求即使读书,也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如为了提高学历、培训过关、写职称论文等文化底蕴的缺失,导致这些人教学思想的僵化。因此做教师要要求自己每年至少选读10本好书。要求自己写好教育随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汇报或讨论活动,交流思想,激活思维,分享经验,让自己在知识的积淀中提高文化底蕴。

不同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昔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这种思维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如今我们要的是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泉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会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对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教育生活,树立高尚师德,为自身不断发展拓宽途。

四、提高教育追求,促进专业成长

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种人的灵魂的教育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求在师生自主学习、多元理解或交流互动中,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使自己的教学直抵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自己进入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因此一个好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追求,从学生视角,找准落点,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对每一位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寻找落点,引导他们总结自己的教育体验,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

培训和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促进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艺术的丰富与发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效率的最大化。